主页 > TokenPocket > 万字长文梳理币圈“模式”的前世今生
万字长文梳理币圈“模式”的前世今生
无论是哪种数字货币,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摩根大通、Facebook等国际企业开始发行数字货币,国家发行数字法币,"数字货币"这一新兴事物越来越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当传统市场经济与币圈原生经济碰撞的时候,必将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如何在这样的机会中借势起飞,来到社会大众的面前,才是所有区块链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近两周,大量的区块链行业从业者来到深圳,参与各种大会,虽然没有上海或者硅谷"区块链周"这样的噱头,但各地从业者扎堆似地不约而同出现在深圳,颇有蹊跷,因为这是17年行业爆发以来一直少有的事情。大多时候,大家来深圳开一场会,讲完就走,不留下一点留念。这次不一样,短则一周,长则就地开始搭建深圳团队,问及他们为何都来深圳时,很多人会回答:"来学习模式,找社区合作。"如果说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因为项目方和投资机构的聚集而形成了独特的币圈文化,深圳这座城市并没有在币圈给人留下太深圳的印象,或者说留下的印象并不太好。大多数人来深圳,不过是为了中转香港,或者去华强北批发矿机。而这次不同,深圳因为其深厚的ZJP资源,在两个圈子融合的时候,吸引了一大批人"前来取经"。
今年初,低迷的币圈迎来了两个新的玩法:共振币和IEO。IEO是只有头部交易所和羊毛党/平台币大户才玩得转的东西,而共振币不同,这个人人都能参与的"模式币"因其带来的造富效应,在币圈逐渐蔓延开来。
根据灰度投资5月份的数据,73%的机构投资人占比和其94%的比特币仓位占比,可以推论出从3月份开始启动的比特币牛市是由于机构投资人入场带来的增长,大多数散户都踏空了这一轮行情,散户急需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机)标的",来重新夺回属于自己的收益。
高风险高收益的"模式币"这个时候就映入了散户的眼帘。山寨币缺少持续的造血功能,资金不断流失,即使比特币上涨,跌了100倍的山寨币也很难翻身,最后似乎就只剩下了"走模式"这一条路。
模式币的前世今生
3M和ETHTrade
模式币这个词虽然是今年诞生的新词,但模式本身在币圈已经有久远的历史,其早期的代表就是使用比特币来参与的"3M"和使用以太坊参与的"以太坊贸易"。
"MMM"全称是马夫罗季全球储蓄罐(Mavrodi Mondial Moneybox),1994年首度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以承诺高收益吸纳群众资金,于1997年宣布破产(跑路)。2011年,出狱的马夫罗重操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金融互助"非法集资。2015年,3M进入中国,借助其"金字塔"模式在中国迅速蔓延,并支持以比特币支付。 "使用比特币而不是传统货币,会更有利、更快、更安全"。其巨大的影响力让比特币的购买力大增,在那个"暗无天日"的熊市,居然推动了比特币从2015年9月份的不到200美元,飙升到11月份上旬超过500美元。
2017年,以太坊上出现的以太坊贸易也是这样的套路,虽然以太坊作为一个POW币,本身并没有任何的模式,但使用以太坊进行出入金,助长了以太坊贸易迅速的发展。
但是,ZJP本身并不会创造生产力,承诺的高收益正是因为其使用后面参与的人的资金来填补前面参与的人的资金空缺,最终,当整个盘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必然出现资金无法承兑的情况,团队跑路,投资人血本无归是一条非常清晰的路线。3M和ETHTrade的崩塌是必然的,很多人也知道这个道理,却希望去赌自己不会接最后一棒。但是,庄家在暗处,散户在明处,既然想在刀尖舔血,那就怪不得随时可能落下的断头铡。
分红模式(ANS和GXS)和回购模式(BNB)
"模式"原本是一个中性词,直到最近"模式"才和"ZJP模式"划了约等号。如果讲区块链本身,确实没有任何"模式"可言,但加上"TokenEconomics"代币经济以后,模式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为了让持币者持续"Hold",二级市场的交易者有购买需求,必然需要一些留住投资者的激励机制。BTC/ETH为首的原生加密货币并没有太多相关的思考,只有一个简单的升值逻辑——网络价值效应,使用的人越多,其代币越有价值。但是对于一个诞生初期的数字货币来说,如何获得种子用户,在早期就吸引大家去购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为此,山寨币们不得不绞尽脑汁。